哪些行业真正存在大问题?哪些行业又有长期大机会一次性讲透彻

来源:360体育直播高清    发布时间:2023-09-21 16:57:10

  只要市场大跌,大家就不自觉会开始怀疑是不是公司有问题,当然,即便你不怀疑,市面上也会有一堆或真或假的“鬼故事”出现,一边是跌跌不休的市值,一边是分不假的鬼故事,这就会使得很多人恐慌性割肉。

  但其实一般而言,一个行业/一家公司的逻辑,很难在短短几个月或者一年半载发生改变,如果一个行业,一年前市场还YYDS,被各种热捧,一年后就惨遭嫌弃无人问津,那大概率不是行业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首先,最容易产生真实鬼故事的是高科技行业,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技术路径错误,如果相应企业的科技技能树点错了,那确实很容易一朝被颠覆,而后逐渐走下坡路。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新能源汽车,日本把技能树点在氢能上,而当下的主流在锂电池上,虽然未来到底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就当下而言,日本的汽车产业就比较被动。

  再举个例子,汇顶科技应该很多人都有听过,是全球指纹识别芯片龙头,前两年由于指纹识别开始在手机普及,业绩陡然暴涨,但好日子没过多久,面部识别就开始成熟起来了,叠加苹果也开始转向面部解锁,因此,市值一度跌掉90%,这种鬼故事就是真鬼故事。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科技行业就是这么残酷,一旦技术出现重大变化,对原有行业/企业而言,大概率就是重大灾难。

  其次,行业虽没被技术颠覆,但也属于夕阳行业,夕阳行业中的重资产企业很容易出现鬼故事。

  因为夕阳行业意味着行业没有增长甚至下行,行业没有增长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无法容纳新的产能,甚至过去的产能都不能全部用上,相当于企业先前投资的产能全部会成为“破铜烂铁”,最重要的是,如果这个行业比较分散,没有一个相对的龙头有实力逆势抢占市场占有率,那相应的企业很容易陷入狂打价格战的无序竞争。

  这里面最典型的莫过于钢铁行业,所长有个朋友之前是攀钢的,她给所长唏嘘过不止一次攀钢的由盛转衰,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行业有相对的龙头,那可能就不太一样,因为龙头也许能够最终靠自身努力逆势抢占市场占有率以此来实现增长。典型如水泥业的海螺水泥,说水泥是一个夕阳行业,大多数人应该没有人反对,说水泥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大家也没人会反对,但海螺水泥就是在这样的行业里,凭借自己惊人的竞争能力,一点点蚕食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自己的成本,使得长期业绩一直向上(水泥也有一定周期特征,故海螺业绩有时也会有周期性起伏)。

  《价值事务所》的老读者都清楚,所长最喜欢选择头部集中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典型如CXO、各种代工厂、医疗器械、零售……

  有头部集中效应的行业,龙头基本等于稳赢,跟着时间的增长,头部企业和后面企业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典型如CXO行业,通过近些年的追踪,我们明显不难发现,头部企业如药明,同后面的企业差距慢慢的变大了;比如乳制品,一开始是伊利蒙牛双寡头,现在也越发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再比如大型医疗设施这样的医疗器械……

  这样的行业中,我们觉得龙头最安稳,市占率一直在提高,同中小企业的差距在拉大,那相应的就是,中小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很多同学投资喜欢押注小企业,认为他们更有弹性,爆发力更强,更容易市值突然翻好几倍,但他们好像从未想过,再给小企业几年的时间,他在行业中的位置会更靠前还是更靠后?

  有一类企业业绩年年增长,但赚的钱全是假钱,自由现金流永远回不了正,所长把这类增长称为假增长,或者说巨婴,这种企业业绩也许很好,而且一天比一天好,但永远都需要向长期资金市场要钱,从未有停止的一天,或者说停止的可能性都没有。这样的企业和庞氏骗局有啥不一样的区别,一旦市场不愿意给钱了,不就完犊子了。

  这类企业在经济下行期尤其危险,过去业绩再靓丽,自己的技术再厉害,一旦资金链断了,是会直接破产的。

  所长从不反对企业搞多元化,但多元化的核心一定是基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让自己的一些资源/能力能够获得复用,如此产生1+12的效果。

  比如公牛集团,从插座到新能源充电枪/桩,就是典型的资源复用,两个业务看似八杆子打不着,但充电枪/桩的本质就是一个大一点的插线板,公牛给消费者心中留下的安全印象也可以复用到新业务上,所以他的新业务起量很快。

  再比如金龙鱼,从粮油往中央厨房业务切,自己的客户资源、渠道资源、品牌资源都能够获得充分的利用,而且自己就能生产近乎所有的米面粮油,往下游做也就会拥有更低的生产成本。

  典型如做区块链的来做医院,做媒体的去做实体,做金融的去搞农林渔牧……当然,所长也不能一杆子打死,但是想想也觉得成功概率极低。

  如果相应企业投入资源不多倒还好,如果投入大量资源,嚷嚷着二次创业往里面涌,那就需要多留个心。

  很多企业原本在自己的行业里闷声发大财,日子过得很滋润,可突然间,他“赚钱”的本质被别人看到了,于是一大堆竞争对手涌入,竞争趋于恶化。

  如果行业有门槛,有一定头部集中效应,即便一段时间竞争恶化也不打紧,典型如扫地机器人、创新药、CXO等行业,因为混乱一阵子,又会回归常态,但怕的就是行业原本没什么门槛,大家东西都差不多,消费者的可迁移成本又低,那就只有“卷起来”了。

  这个情况在果链是最突出的,大A企业中有非常多的苹果供应链企业,靠着和苹果的强捆绑业绩连连上升,可一旦苹果不和他合作了,他立马就啥都不是了,最典型的莫过于前阵子的歌尔股份。

  以上,是所长总结出的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真实鬼故事,当然这肯定不是全部,只是起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还有更多的真假鬼故事你们可以自行思考一下。

  我们在任何场景都可以偷懒,但独独在长期资金市场不行,因为一旦偷懒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会产生真实的金钱损失,只要你想在长期资金市场上混,就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不然,你那点“虚假”认知,非常容易被跌跌不休的股价击穿。

  什么是真实鬼故事,什么是虚假鬼故事,鬼故事对企业的影响是长期还是短期,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些都是很复杂、很考验我们智慧的事情,并非简单用利好、利空、中性这三个词可以概括的。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我们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